咖啡市場格局重塑,中國品牌崛起引領全球變革
作者:塞納左岸小編 發布時間:
一杯咖啡背后,正在上演一場行業格局的重塑大戲。曾經主導中國市場的歐美咖啡品牌,如今正面臨中國本土品牌的強勁挑戰。
咖啡這個成長于中東、壯大在歐洲的產業,最終沒能抵擋住來自中國競爭的沖擊。近期國際咖啡連鎖巨頭們動作不斷:星巴克傳出計劃出售其在華70%股權,可口可樂準備將旗下Costa整體打包。

中國品牌憑借更高的效率、更低的價格,把咖啡從精英身份符號變成日常消費品,正在改寫全球咖啡產業的格局。
01 市場巨變:歐美品牌退守,中國品牌崛起
曾經主導中國咖啡市場的歐美品牌,如今正在重新評估自己的市場定位。星巴克計劃出售中國業務部分股權,已有超20家機構表達合作意向。
可口可樂則考慮出售旗下英國最大咖啡連鎖品牌Costa,并已與部分潛在買家展開初步談判。
歐美品牌的退守與中國本土品牌的迅猛崛起形成鮮明對比。成立僅8年的瑞幸和僅3年的庫迪,憑借“9.9元咖啡”迅速擴張,市占率已分別占全國35%和12%。
02 模式創新:中國打法的全面勝利
中國咖啡品牌能夠實現逆襲,靠的是一場全面的模式創新。它們用更高的效率、更低的價格,把咖啡從精英身份符號變成日常消費品。
瑞幸通過直采、自建烘焙廠壓縮上游成本,通過數字化運營和高密度門店分布,提高周轉效率,再輔以加盟和小店模型,進一步分攤固定費用,最終把一杯咖啡的價格打到9.9元。
這種打法的直接結果是將咖啡徹底脫離“中產小資”的窄圈,進入了“打工人飲料”的廣闊賽道。2016年中國人均年咖啡消費僅6杯,到2024年,這個數字已提升至22杯。
03 規模擴張:中國咖啡市場的爆發式增長
中國咖啡市場正經歷爆發式增長。2024年全國咖啡產業規模首次突破3000億元,達到3133億元,同比增長18.1%。
咖啡豆進口5年增長近3倍,咖啡機出口達174.6億元;全國咖啡外賣超3億杯;云南咖啡豆出口額13.6億元。
中國市場兼具“爆發力”和“韌性”的中國市場消費力與中國供應鏈全球競爭力從咖啡產業中可見一斑。
04 產業鏈整合:全球原產地戰略與技術創新
領先的中國咖啡品牌已經開始全球原產地戰略布局,重構供應鏈競爭格局。瑞幸近期推出的“就喝原產地主節”展示了這一戰略成果。
阿克蘇蘋果拿鐵采用新疆天山雪水灌溉的地理標志產品;茉莉花香拿鐵原料源自廣西橫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;生椰拿鐵四年累計銷量突破12億杯。
這種“從種子到杯子”的全程可控模式,既滿足消費者對健康安全的需求,又通過技術手段降低供應鏈成本。
05 出海拓展:中國咖啡走向全球
在中國市場取得勝利后,本土咖啡品牌開始將目光投向全球。2023年,瑞幸選擇新加坡作為國際化經營的首站,隨后進入馬來西亞,并在2025年6月于紐約開出首家美國門店。
庫迪也于2023年出海,采用“加盟復制+高性價比”的組合拳,從韓國首爾起步,迅速拓展至日本、北美、東南亞和中東。截至2024年10月,庫迪全球門店總數已經突破1萬家,其中海外超過2000家。
除了現制咖啡,速溶賽道也在借力出海。三頓半憑借“冷萃提取+智能凍干”技術,保留口感的同時實現三秒速溶,精準切入海外戶外場景需求。
06 跨界融合:咖啡+文旅的新模式
咖啡產業已經超越其基本屬性,“玩”出了新內涵,成為主要消費地區的“名片”,甚至地方文旅的“現象級IP”。
于8月9日至17日昆明舉辦的“2025咖啡文化嘉年華”在規模與空間上實現雙重突破。超百輛咖啡車沿滇池綠道鋪展開來,形成一道流動的風景線。
普洱、保山等地的咖啡節同樣成績斐然。去年普洱舉辦的中國國際咖啡博覽會吸引了國內外200多家咖啡企業參展,現場交易額達3800萬元,訂單交易額更是高達2.87億元。
2023年,瑞幸選擇新加坡作為出海首站,隨后進入馬來西亞、紐約。
庫迪咖啡全球門店總數突破1萬家,海外超過2000家,覆蓋28個國家和地區。這種擴張速度,在咖啡行業史上都不多見。
中國品牌正在將成熟的運營模式輸出至東南亞、日韓乃至歐美,試圖在全球復制“中國打法”。從云南普洱的咖啡莊園到上海虹橋的咖啡港,從“9.9元咖啡”到全球原產地戰略,中國咖啡正在書寫屬于自己的篇章。